猎鹰官网
扫描关注猎鹰官方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你以为的精致生活,或许只是一场洗脑而已

优赚教育2019-03-06小鹰专栏

2018年,被戏称为“人设崩塌之年”。永远走在社会最前面,作为一面反射镜存在的“娱乐圈”,各种奇闻轶事频出……
 
人设崩塌日益显示出,在商业社会明星的“人设策略”已经很明晰了,演绎形象与私生活形象的界限日渐模糊。
 
什么是“人设”,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?来看三个故事,了解一下:
 
1.宁当月光族,也要住精装修
 
在上海,8000块钱一个月,做广告行业,严格来说,工资不算高,果腹而已。
 
但是这个姑娘,花了4500块钱在市中心附近,租了一个单间,精装修,有巨大落地窗。落地窗外,白天可以看见高架桥和人流,晚上可以看见霓虹灯和月亮。
 
“我不是冲着这个房间来的,我是冲着这扇窗来的。”
 
她说,每次下班回来,她坐在落地窗前,不喝红酒,只喝凉白开,她也会有一种独立而精致生活的体验感。
 
为了这份体验感,即使短暂而虚幻,她愿意付出超过一半的工资,压缩生活的其它开支,做个月光族。
 
2.每天一杯咖啡,喝的是精致
 
在一个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,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,工资不算高,刚好当地的平均线低一些,3000块一个月。
 
他有个习惯,每天下午要喝一杯咖啡,必须要星巴克的咖啡,30块钱一杯。
 
有朋友问他,工资也不高,为什么不喝肯德基里的咖啡呢,更便宜些。
 
他说:“我就是喜欢手捧星巴克走在办公室里的感觉,它不仅是咖啡,更意味着一种生活状态,优雅、精致。”
 
甚至不是为了想喝咖啡,只是为了抓取到这种生活状态,即使是片刻,他也愿意付出这每个月900多块的花费,工资的三分之一。
 
3.打车上班的格调不能丢
 
一个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姑娘,月薪4000,为了让自己省去坐地铁和公交的麻烦,她每天花60块钱打车来回上下班。
 
每天打车来回,虽然花费多,但这让她有一种在广州这样一个一线大都市里活得很体面,很踏实,很精致的感受。
 
“我喜欢这种让自己看起来体面、精致的感受。”
 
这种精致的感受,成本也很高,每个月光交通费就是1800,占了工资将近一半。
 
这就是她们在都市写字楼里给与自己的“人设”,可能回到出租屋她们就端一杯“方便面”。但她们需要的就是“端着星巴克走进办公室的从容优雅的感觉” ,因为那一刻,感到身心合一的“高光人生”。
 
就像一位作家所言,我们今天爱上一个活生生的人,比让她们爱上一个制造出来的“人设”困难得多。因为你深爱的不过是“人设”,不是真人。
 
出来混,总需要“人设”
 
社交网络中,明星或网红自称为“学霸”或“女汉子”;生活中,同学朋友认为自己既“逗逼又高冷”,这些用词语总结出的形容,都是“人设”的一种体现。
 
明星堪称时下对于“人设”运用得最为熟练的群体,无论是采访通稿,还是社交账号运营,多次cue自己的“人设”已成为家常便饭。
 
“人设”之所以在明星圈中吃得开,是因为它被看作一种快速的艺人包装。运用得当,有利于印象管理,可“人设”一旦建立,尝到甜头之后,维护“人设”又成为了一波谨慎小心的操作。
 
当然,不只明星有人设,在高度网络化的今天,我们普通大众也在工作与生活之中,有意无意的,经营着自己的"人设"。
 
文依是我的高中同学,上大学后我们虽偶有互动,但大多数交流都围绕朋友圈展开,她的朋友圈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:丰富多彩的生活、甜蜜的恋情、工作到深夜为自己鼓劲加油的正能量…
 
直到最近,这个拥有完美“人设”的姑娘向我翻开了硬币的另一面:“我的生活并非那么有趣,那些经过修图的美食并不好吃,参加的一些读书沙龙只是走马观花拍照而已……我压力很大,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,但又想向别人展示我很敬业,希望营造优秀而且幸福的‘人设’。”
 
文依不是个例,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“人设”,“人设”甚至成为虚拟社交中一种认知彼此的方式:为了晒厨艺,给一道味道古怪的菜肴精心打光;为了秀底蕴,还没有真正读完一本书就先晒出三五句评论;甚至为了营造完美“人设”而精心挑选“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”……
 
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领域扮演着不同角色:职员、儿女、朋友、父母……但凡此种种皆是基于现实生活,并非架空现实捏造出虚拟的完美“人设”。
 
完美“人设”永远伴随着现实与虚构的巨大落差。朋友圈越精心维系,现实中越容易焦虑,时时担忧“人设”崩塌。文依的朋友圈自拍非常漂亮,但她逐渐发现“归根结底是要见人的”,甚至有同事直言不讳地评价“你的照片和本人不太一样”。
 
像文依一样的分享者们推高着别人的期待,但如此“人设”一旦登上真实生活的舞台,不管是外貌还是“精神颜值”都无处遁形。
文章关键词
美文